今天是
赣州天气:晴天多云
客家典藏
  • 客家研究
  • 刺绣研究
  • 匾额研究
  • 帐钩研究
  • 客家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与交流 > 专题研究 > 客家研究
    浅谈文房四宝
    日期:2017-11-08  来源:
    字号:

         在我们客家博物院文昌阁四楼有文房四宝的陈列展览,现在我将搜集整理的文房四宝方面的相关知识陈列如下 :

        一:文房四宝概述:

        文房四宝的名称 :笔、墨、纸、砚。

        文房之名,起源于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420--589,客家人第一次大迁徙末期),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二:文房四宝的起源及用途,具体如下:

       () 笔:我国笔的产生源于新石器时代,书写用笔起始于夏商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已经制作和使用书写用笔了。那时笔的名称繁多:吴国叫“不律”,燕国叫“弗”,楚国叫“幸”,秦国叫“笔”。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笔”就成了定名,一直沿用至今。

        在笔类制品中,毛笔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传统的毛笔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汉字书法也是毛笔发展的产物。

        当今世界上虽然流行铅笔、圆珠笔、钢笔等,但毛笔却是替代不了的。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

        传说,毛笔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将蒙恬发明的。蒙恬为了便于书写大量战况报告,萌生了改造笔的念头,后在猎兔期间经过用心琢磨,用兔子尾巴的兔毛改造成毛笔,使战况及时送到秦王手中。

        所以至今被誉为毛笔之乡的河北衡水县侯店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如同过年,家家包饺子,饮酒庆贺,纪念蒙恬创造毛笔。

        笔的使用在我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今天仍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二)墨:三千年前,大约在商末周初,墨就产生了,并与笔相提并论。

    墨,是书写、绘画的色料。

    墨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借助于墨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经过这段漫长的历程,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

    唐代制墨名匠奚超、奚廷父子制的好墨,受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全家赐国姓“李氏”。从此“李墨”名满天下。宋时李墨的产地歙县改名徽州,“李墨”改名为“徽墨”。

    (三)纸:纸的应用要晚于笔和墨,历史上记载产生于东汉,实际产生可能要早于这个时期,为四大发明之一。在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采用什么来作为记事材料的呢?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 最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商朝-西周,最早的汉字)。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钟鼎文"(商早期-秦灭六国的1200年,共3722个字,可识2420个字)。再后来,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春秋时期),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缣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

    西汉初年,政治稳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对传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西汉时期发明了造纸术,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宋代以后,造纸技术日益提高,使得书写工具得以普及,也为世界文化的传播作出卓越的贡献。

    纸,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发明,世界上纸的品种虽然以千万计,但中国的“宣纸”仍然是供毛笔书画用的独特的手工纸,以其质地柔韧、洁白平滑、色泽耐久、吸水力强,在国际上享有“纸寿千年”的声誉。

    宣纸是目前我国境内唯一保留传统手工造纸工艺的书画专用纸

    (四)砚:砚,俗称砚台,产生于春秋时期,比纸的历史悠久。最早的砚台据考古学家考证应是产生于母系氏族时期。

    砚台,是汉族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汉代时砚已流行,宋代则已普遍使用,明、清两代品种繁多,出现了被人们称为“四大名砚”的端砚、歙砚、洮砚和澄泥砚。古代汉族文人对砚十分重视,不仅终日相随,而且死后还用之殉葬。

    砚台的讲究是:质细地腻、润泽净纯、晶莹平滑、纹理色秀、易发墨而不吸水。

    砚台的实用功能是磨墨。

    三、文房四宝在传承发展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及历史意义

    文房四宝的起源发展及现状,贯穿着我国人类社会的发展,从饮毛茹血,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到现今科技高度发达,物质精神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从古老的华厦大地到跟随客家人漂洋过海,文房四宝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文房四宝是我们古人在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对自然及人类社会认知水平十分有限前提下的产物,文房四宝的诞生及使用,使得人类对自然及人类社会的认知成果得以书面形式传存下来,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及人类自身的发展,大大加速了整个人类由野蛮向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其历史功绩及价值不可估量。

    四、文房四宝与客家文化的关系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与中华文化同根同源,客家文化本质上就是历史上各时期中原汉人因战乱、灾荒等原因南迁南蛮(即今日赣闽粤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带)的一部血泪史,也是一部南迁汉人开荒拓基、与当地土著人磨合融洽的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渐形成了汉民族新的民系:客家民系,客家文化就是一部融河洛文化和地方特色为一体的文化。

    千百年间,客家人背井离乡、颠沛流离、辗转流徙、筚路蓝缕、历尽艰辛,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顽强的生命力,铸就了开拓进取、团结奋进、崇文尚武、敬祖睦群、爱国爱乡的客家精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明,文房四宝是客家文明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承古传今,从中到外,在历史长河中为保持客家文明的独特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客家文明的主要载体,当然也是其他文明的载体之一。

    文房四宝是客家文化的奇葩之一,今天,中国正处在新的强国梦想新时期, 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也早已播迁繁衍世界各地,而文房四宝作为客家文化的瑰宝之一,不只是具有观赏收藏教育的藏品,而且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仍在发挥自身的作用,并没有被历史的洪流所淘汰,通过文房四宝及客家其他方面的了解研究,来弘扬光大客家文化、培育时代精神,是每个客家人尤其是我们客家博物院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赣甫台管理所   赵建华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县城杨仙大道(客家文化城) 
    邮编:341100 电话:0797-4431590 4446676 传真:0797-4431590 E_mail:jxgxhakka@126.com
    Copyright ©2014 江西客家博物院-版权所有 赣ICP备17009353号-1 技术支持:赣州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