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见杨舜云.从传统到创新:台湾客家服饰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过度与重建[D].台湾辅仁大学织品服装研究所 .2008:4页.
郭丹.张佑周著.客家服饰文化[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0.
本课题仅粗略地分类,以实物或文化或综合研究为切入点即分为一类.
范强.客家妇女蓝衫服饰[J].装饰,2006[07]:117-118.
张海华、周建新.江西三南客家妇女头饰——冬头帕[J].装饰,2006[10]:38-39.
熊青珍、周建新.凉帽与客家妇女服饰造型色彩的呼应[J].装饰,2006[03]:105.
王建刚、刘运娟、甘应进、陈东生.客家服饰与色彩浅析[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22-27.
陈东生、刘运娟、甘应进.客家儿童服饰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12]:11-13.
张海华、肖承光.客家童帽文化初探[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01]:78-81.
甘应进、陈东生、刘运娟.客家妇女的配饰艺术[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328-332.
柴丽芳. “客家”民系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其传统服饰风格的影响[J].安徽文学,2008[04]:342.
魏丽.浅谈客家传统服饰的特点[J].文化学刊,2008[05]:162-165.
刘运娟、陈东生、甘应进.浅析客家服饰文化的根源性与融合性[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03]:38-41.
李筱文.从客家服饰看其文化与南方民族文化之融合[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5]:34-37.
李小燕.客家传统服饰谈[J].广东史志,2002[03]:63,68.
刘运娟、陈东生、甘应进,客家女子服饰的演变[J].纺织学报,2008[09]:108-112.
钟福民,从客家女红艺术看客家女性品格[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04]:90-93.
吴秀娟,客家花帽艺术语言[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9]:258-260.
熊青珍,客家妇女“围身裙”的艺术美[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10]:157-158.
熊青珍,客家妇女头饰——凉帽的艺术特色[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04]:78-79.
张天涛,赣南客家传统服饰的礼制特点和色彩纹样[J].艺术理论,2008[04]:168-169.
郭起华,从客家服饰看客家文化特质[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01]:41-44.
肖承光、刘勇勤.客家服饰中的蓝色情结[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03]:99-100.
刘运娟、甘应进、陈东生.客家衣饰文化中的节俭之风[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03]:55-57.
陈东生、刘运娟、甘应进.论福建客家服饰的文化特征[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8[02]:1-5.
金惠、陈金怡.论客家服饰的边缘审美[J].丝绸,2005[08]:49-51.
柴丽芳.客家大裆裤的结构与工艺分析[J].广西纺织科技,2009[01]:34-35.
陈金怡.客家服饰之“俭”及其对现代设计的启示[J].丝绸,2009[03]:19-21.
李艳.论赣南客家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创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5]:121-123.
熊青珍、周建新.从审美角度审视陶瓷青花与客家妇女蓝衫服饰的色调美[J].中国陶瓷,2009[05]:54-55.
熊青珍.客家妇女服饰色彩与陶瓷青花装饰的结合[J],美术观察,2009[02]:82-83.
郭丹、张佑周.客家服饰文化研究[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宋佳妍.台湾客家妇女服饰之研究:1900年至上2000年[D].台湾辅仁大学硕士论文,2004.
杨舜云.从传统到创新:台湾客家服饰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过度与重建[D].台湾辅仁大学织品服装研究所硕士论文.2008.
陈金怡.客家服饰研究——论客家服饰的设计意识[D].天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
钟庆禄.客家传统服饰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