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赣州天气:晴天多云
客家典藏
  • 客家研究
  • 谱碟研究
  • 客家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与交流 > 专题研究 > 客家研究
    谈赣州七鲤镇窑乳钉罐的装饰艺术
    日期:2014-07-11  来源:张 景
    字号:

    赣州七鲤镇窑是赣南最大的一处古瓷窑址。据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证实,七鲤镇窑自晚唐开始烧造瓷器,至宋代发展成为一座能生产众多产品的综合性民窑,所烧产品种类繁多,釉色丰富,造型秀丽,工艺高超,是江西五大名窑之一,也是国内瓷苑中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

    赣州七鲤的发展壮大与赣南客家移民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联的,从中原移民中不断加入进来的各地优秀窑工使得七鲤窑在短时间内技艺突飞猛进,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和精湛的艺术特色。

    赣州七鲤镇窑产品主要销往赣南及周边地区。兴盛时期,曾沿着赣江、章江远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如褐釉乳钉柳斗罐就曾销往日本、朝鲜和菲律宾等地。赣州七鲤镇窑瓷器内容极为丰富,是古代民间艺术的精华,丰富和推动了江西地区陶瓷业的发展。

    乳钉罐,是赣州七鲤镇窑的拳头产品赣州七鲤镇窑的工匠们因地制宜,利用本地的材料,通过高超的生产技艺独特的构思方法,在绀黑色或仿紫铜的褐色釉面上饰以白釉乳钉纹,并在露胎上刻划出各种不同形式的状或旋涡柳斗纹,从而烧造出品类繁多,风采各异的乳钉罐产品。在当时全国窑场林立的情况下为七鲤镇窑赢得一席之地,并在经历千年苍桑之,依然不断受到世人关注。

    考乳钉,主要流行于两宋时期,是时,全国许多窑址,江西吉州窑、婺源窑及湖南南部的某些民间窑址都曾有过烧制,但以赣州七鲤镇窑烧的产品种类,制作最为精美。张嗣介先生在《赣州七鲤镇窑终烧年代新证》一文中曾提及赣州七鲤镇窑的乳钉罐形制多达八种,我在毕业论文中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论证了赣州七鲤镇窑乳钉罐的多样造型。其中有一种,腹部满布柳斗纹,沿颈部附加白釉乳钉,钉排列匀称犹如贵妇身上佩戴一串串贵的珍珠项链。究竟什么原因会使千年之前的瓷匠把这一串珍珠般的钉装饰到罐颈部的呢?是他看到一位美丽的女子佩戴珍珠项后灵感的涌现,还是他认为一位美丽的女子应当佩戴这样一串白色项链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但即使透过千年时光,这些钉罐仍然传递出来一种富贵之气和典雅之美。

    本文拟从纹饰与色彩等角度探索一下赣州七鲤镇窑乳钉罐装饰艺术上的主要特点。

    1、乳钉纹

    乳钉纹纹饰最早出现在商代祭祀女性先人的青铜器上,表示了古人对女性的敬仰和怀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乳钉纹开始大量出现在青铜器、玉器等礼器和祭祀仪器上,以后渐发展成为有祈求子孙满堂,人丁兴旺等寓意的纹饰。乳钉纹被广泛运用在玉器、金银器、陶瓷器、门以及乐器等各类器具上,成为长盛不衰的吉祥纹样。

    在宋朝的时候就有不少窑口将乳钉纹作为装饰纹样运用陶瓷器皿上,如汝窑的豆青釉乳钉洗和一件月白釉乳钉纹水仙盆,在壁的外壁口沿和近底部有乳钉一圏。钧窑水仙盆外边缘也有一周乳钉纹装饰。但这些乳钉纹样装饰手法较单一,不如七鲤镇窑乳钉罐的装饰手法丰富多变。

    赣州七鲤镇窑乳钉纹的装饰多样性体现在下表:

    形状

    规则圆点、圆柱状、不规则圆点、门钉状

    颜色

    白色、褐色

    装饰技艺

    点釉、贴塑

    装饰部位

    颈部、肩部、胫部 

    实用价值

    防滑

    有一种乳钉纹样,在规整的点白釉圆圈的中心又点褐色,体现了七鲤镇窑工匠们的独具匠心。这小小的一点不仅是对窑师们技艺的考验,更反映了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将乳钉纹的涵义上溯到最初的源头,更难能可贵的是七鲤镇窑的匠师们没有局限在仿古模古的基础,而是将乳钉纹更进一步创造,使乳钉纹更具写实意味。这种类型的乳钉罐应该是七鲤镇窑产品中最复杂、精美的一种,即使在当时也一定是一种昂贵品。从这一角度,也许可以解释为何1972年清江大墓只出土了一件乳钉罐而没有茶盏,这只乳钉罐一方面反映了主人的珍惜与喜爱,另一方面,此罐又寓意了后人对死者的尊敬以及希望保佑子孙后代繁衍兴旺的良好愿望。

    2、点纹

    乳钉罐中的点纹不仅有单个点装饰,如在罐腹正中央有一个醒目的白釉乳钉,又有以点的连续方式组合成一圈圈的形式。其装饰效果强烈,纹饰与器形相得益彰,主题突出,疏密有致,动静结合,极富韵律美点是所有造型要素中最简洁的形态,是所有状态的起源,其数量是无限的。一个点的面积虽小,却可以在画面中聚散,造成画面节奏、平衡,形成视觉的张力与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德国著名广告设计师乌韦·勒施教授,在他的广告设计中,常常运用简洁的艺术语言,以最单纯的手法表达所在表现的内容,如在产品最重要的位置,最醒目的地方,常常只装饰一个点。乳钉罐中点、线、面的装饰使得乳钉罐如一首音乐般富有节奏感和旋律感,而那一点就似这首乐曲中的最强音,让人久久难忘。

    3 、柳斗纹

    在陶瓷上以半圆或圆形作装饰,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发展成为一种稳定成熟的装饰手法,比如马家窑彩陶上生动、自然、活泼流畅的旋纹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七鲤镇窑乳钉罐在素胎上刻划柳斗纹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在腹部中央以乳心为中心点,向周围扩展;另一种是中心上移到了肩部的弦纹,以弦纹和器形对称线的交点为中心刻划半圆状,用重复的装饰手法向腹部扩展开来,半圆逐渐增大直到底部,形似旧时农家常用的用柳条或藤条编织而成用来装谷物或汲水用的农具——柳斗。赣州七鲤镇窑乳钉罐的刻划柳斗纹刀法娴熟,线条流畅,刻画生动的曲线在罐身上形成一种迂回贯通力,线与线之间产生的空间似有一股无形的力在运动,引起人的视觉轮流转换,有限的视觉面积被扩张开来,整个乳钉罐焕发出一种奔放而富有生命活力的气息,使乳钉罐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十分耐人寻味。

    4、乳钉罐的釉色之美——黑白两色

    洛克威尔·肯特说:“戏剧欢腾热烈的场面,固然可以造成强烈的气氛,但单人的独白往往更具感人肺腑的艺术力量。在繁华的色彩舞台上,我最喜欢用单纯的黑白。黑白最单纯、最醒目,因为在远距离的视觉中,一切中间调子都会消失,简单而纯朴的话语,却最能打动人的心扉。”黑色与白色代表着色彩世界的两极,黑色与白色有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在具体的表现中,黑与白是对立存在的。单纯的黑给人沉闷、死板的感受,单纯的白又会产生空洞、飘浮。因此在实际运用中,经常是在大面积的白色中加入少量的黑色来稳定视觉,在大面积的黑色中留一些白色来透气。中国水墨画的“知白守黑”、中国书法的“计白当黑”就是将黑白两色的运用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

    乳钉罐以黑褐为主色调,用白色点作为装饰点缀,以大面积的黑形成沉重神秘的效果,然后以少量的白去表现精细部分,从而使整体产生强烈的黑白对比。黑白的单纯与对比之美不仅能够强化审美表象,使观者将视觉聚焦于画面的点晴之处,而且能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可以说乳钉罐的乳钉装饰是惜白如金,刻画入微,鲜明而醒目。

    李以泰在《黑白艺术学》前言中指出:“作为主言,黑白是作品艺术效果的重要表现手段;作为形式,黑白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形式,它还有更多地深层次的内涵。”黑是实,白是虚,黑是主体,白为衬托,黑与白的结合造成了一种实中有虚、虚实相生的视觉效果。相对于其它色彩,黑色与白色具有包容性和神秘感,具有不可超越的虚幻与无限的精神。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中,黑白两色的纯洁、单纯可使人产生怀旧情绪。黑色与白色又因其单纯性而能超越时空,成为永不过时的色彩。

    七鲤镇窑的工匠选择黑色,褐色作为罐身的基色,再用白色装饰相衬托,不仅使纹饰十分醒目,而且达到了以少胜多的效果。乳钉罐上围绕颈部的一周乳钉纹,远望就像是一位贵夫人颈上的珍珠项链,显得十分典雅高贵。此外,宋代的饮茶采用的是经半发酵后研成碎未的“研茶”,茶未以沸水点注,茶汤表面泛起的一层白沫,黑的茶盏和白的茶汤,而这种黑白对比又和茶汤的黑白对比巧妙的联系起来,使整个茶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黑白之美使视觉中心由审美广度进入审美深度,拓展了视角效果,展示出作者的无穷智慧与黑白运用的高超技艺。

    总之,乳钉罐亮丽的白点,流畅的线条,深沉的底色,亮点突出,明暗层次变化丰富,使有限的色彩生发出无限的遐想,在黑白中营造出绚丽夺眼的光芒。

    结语

    综上所述,赣州七鲤镇窑乳钉罐的造型、装饰和纹样等既有对各时期其它窑系陶瓷艺术装饰的借鉴,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它融时人的审美观、价值观,集文化、艺术、经济、民俗等为一体,设计新颖,简洁大方,造型优美,装饰典雅含蓄,能在单纯、质朴中体现素雅、平淡的理性精神。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县城杨仙大道(客家文化城) 
    邮编:341100 电话:0797-4431590 4446676 传真:0797-4431590 E_mail:jxgxhakka@126.com
    Copyright ©2014 江西客家博物院-版权所有 赣ICP备17009353号-1 技术支持:赣州红浩网络
    赣公网安备36072102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