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姓起源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裴氏,嬴姓,伯益之后。秦非子子孙封裴乡侯,因氏焉。今闻喜裴城是也。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平公把颛顼的后代封于裴中(今陕西省岐山县北),号裴君。其后亦有裴氏。
姓氏起源
裴(péi,潮音puê5(皮))姓,在全国约有人口200万,占全国人口的0.15%。
裴姓来源有四:
1、出自嬴姓,是东夷部落伯益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载,西周时,伯益的后代被封于□(缺字,上"非"下"邑",音péi)地,遂以此为姓。到了东周的周釐(xí,潮音hi1(希))王(前681~前677在位)时,他们的后裔徙封解邑(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就将姓的"邑"字底去掉,改为"衣"字底,遂为裴氏。
2、出自另一支嬴姓。西周时,嬴姓贵族非子被周孝王(前891~前886在位)封于秦,建立秦国,史称秦非子。秦非子有后人被封于裴乡(今山西省闻喜县裴城),其后世子孙便以封邑为姓。
3、出自姬姓。春秋时,晋平公将一个贵族封到裴中(今陕西岐县),这位贵族的后代遂以"裴"为姓。
4.出自边疆少数民族汉姓。唐时西域疏勒国(都城在今新疆喀什市)有裴姓。
此外,今满、土家、朝鲜等少数民族也有此姓。
今裴姓主要分布山西、河北、河南等省。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裴姓最初活动在陕晋地区。进入秦汉以后,裴姓向东迁移进入河北、辽宁。自陕西南下进入四川。南北朝时,裴姓已经进入湖北,长江的北岸。唐、宋时期,裴姓已经全面南挺,首先定居江西,随后进入浙江。到明朝时,裴姓已经分布于大江南北。
宋朝时期,裴姓约有14万余,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18%。当时山西为裴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裴姓总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四川、河南、江西、陕西等。全国形成以山西为中心向外散播的裴姓聚集分布状。
明朝时期,裴姓大约有11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12%。裴姓的人口急剧减少,其主要因素是北方地区的战乱,主力在北方地区的裴姓人群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他们向西北、西南和东南地区移民。当时江西成为裴姓第一大省,约居住了裴姓人口的23%。全国裴姓主要集中于江西、陕西、山西、广西、广东,这五省大约占全国总裴姓人口的80%。其次分布于山东、河南、浙江、河北等。裴姓人口主要由山西向西、向东南、向南地区迁移。全国基本形成了西北陕晋、东南赣浙、南方两广三块裴姓集中分布区。(曾繁兵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