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赣州天气:晴天多云
客家文化
  • 客家摇篮
  • 客家民俗
  • 姓氏文化
  • 堪舆文化
  • 客家非遗
  • 专题浏览
  • 姓氏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客家文化 > 姓氏文化
    江西客家博物院精神文明建设专题之 中华姓氏文化—卜姓
    日期:2024-06-15  来源:
    字号:

            卜姓,汉族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四。

    《通志氏族略》载:卜(bu第三声)氏,周礼卜人氏也。卜人即春秋时掌管卜筮的官员,如晋国卜偃、秦国卜徒父、鲁国卜楚丘。卜人之后,子孙以官职为姓氏,称卜氏。

    得姓始祖

    卜偃、卜徒父、卜楚丘、卜式。卜姓系以职官、职业为姓,属于以技为氏一类,皆出于古代从事占卜职业者。古代大凡出猎、征战、风雨、年成、祭祀、婚丧、疾灾等事,都想预知吉凶,占卜者遂应运而生,并产生专管此事的官职。卜巫是上古时代非常重要的人物,一般由氏族部落首领,或者首领的亲族,或者智者、长者担任。史称夏代开国君主夏启、夏王太康之弟曾任此职,又周文王之子滕叔绣亦任此职,春秋时晋有卜偃、鲁有卜楚丘、秦有卜徒父俱任此职,其后有以官职为氏者,遂产生卜姓。尤可一提的是晋掌卜大夫卜偃,其卜技高超,百不失一。史书中对其有较详尽的描绘,其除运用卜甲、卜骨占卜外,还可运用沙鹿崩、柩有声如牛等物事变异进行铁口直断,堪称妙绝。因晋地之西河卜姓尊其为卜姓始祖,而西河后昌盛为卜姓郡望,故史书有尊卜偃为卜姓得姓始祖的。

    各支始祖

    卜式:字子怜,是继卜商后卜氏族人中政史有声、史册有载、最为显赫的人物了,其爵位与丞相并列,为"三公"之一。他是西汉中业武帝(公元前141~87)时,以牧羊致家,以爱国输财助边起家,古今予以表扬的人物。正因其名声显赫,对家族的声誉极为重要,全国各地的卜氏宗亲,多有将其纳入族谱之中。是为巨野卜始祖。[1]

    :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长门卜坟由山东东昌府(山东聊城)迁至丰县(二门卜、三门卜返回夏邑)。是为微山卜氏始祖。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夏启属下巫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巫师,在夏、商王朝时期掌管卜筮;周王朝时期,掌管卜筮的官员称卜正,其子孙便以职官为姓,世代称卜氏。据史籍《通志》记载:"卜氏,周礼卜人氏也。鲁有卜楚丘,晋有卜偃,楚有卜徒父,皆以卜命之,其后遂以为氏。如仲尼弟子卜高徒是也。"卜氏系以职官、职业为姓,属于以技为氏一类,皆出于古代从事占卜职业者。史籍《路史》也记载:"夏启有卜氏,又叔绣后有卜氏。"这是卜氏起源最早的一支。又据史籍《风俗通》记载,夏时太康之弟封于莘(故城在今陕西省合阳东南),因其弟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以官名为姓,称为卜氏。

    对卜氏起源最早的记载是宋朝学者罗泌所撰著的《路史》。据《路史》记载:"夏启有卜氏,又叔绣后有卜氏。"这是卜氏起源最早的一支。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的儿子叔绣(周武王之弟)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路史》记载,周文王之子滕叔绣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代有卜氏。古代大凡出猎、征战、风雨、年成、祭祀、婚丧、疾灾待事,都想预知吉凶,便采用卜甲和卜骨的形式来进行占卜。卜甲多用龟的腹甲或背甲,卜骨多用牛、羊、猪的肩胛骨。先把甲或骨钻上眼,然后再用火烧,从甲或骨上裂开的纹路来看是吉或是凶。据史籍《姓苑》记载:"周礼卜人之后,以官为氏。"又据史籍《风俗通》记载,"氏于事者,巫卜陶匠是也"

    商、周朝廷中专管占卜的长官称太卜,其地位相当于大夫,其属从官员称为卜人。他们的后裔有的以卜为姓,称为卜氏。故谓"氏于事者",就是以从事的职业为姓氏。

    源流三

    源于匈奴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须卜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须卜氏,原为汉朝时期匈奴民族的一支,属于南匈奴四大贵族姓氏之一,即须卜氏、呼延氏、贺兰氏、丘林氏。东汉初期,南匈奴大多归附汉王朝,逐渐汉化,形成汉姓(卜、呼延、兰、乔)。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须卜氏流居于代北地区,后为鲜卑拓拔部所吞并,因联姻关系,成为鲜卑贵族部落之一。

    北魏王朝建立之后,在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大力推行的汉化改革过程中,须卜氏再一次汉化为单姓卜氏,此后,该支卜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春秋时期卜筮官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通志·氏族略》等记载,春秋时期,晋国的卜偃、秦国的卜徒父、鲁国的卜楚丘等,皆为卜筮官,名称显赫一时。其后裔族人多以先祖官称为姓氏,皆称为卜氏。

    源流五

    源于布朗族,出自明朝时期云南缅中军民宣慰使,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明朝初期,王朝政府控制西南地区,在云南边地一带设有六个宣慰使司,即:①孟养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缅甸八莫、开泰以北,伊洛瓦底江以西,那伽山脉以东地区,治所在今缅甸孟养;②木邦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缅甸掸邦东北部地区,治所在今缅甸兴威;③缅甸军民宣慰司,即阿瓦王朝(今布朗族),其地在木邦以西,孟养以南,今缅甸曼德勒为中心的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区;④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缅甸掸邦东部和泰国清迈地区;⑤车里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云南西双版纳;⑥老挝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老挝境内。当时,明政府授与当地上层分子以宣慰使的职衔,这些土司则接受明王朝的封号,服从云南三司即都挥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统辖节制。在缅甸军民宣慰司中,宣慰使(大土司)即阿瓦王朝首领卜刺浪马哈省,在滇缅麓川战役中,于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年(公元1445)农历12月,将在缅甸支持下反叛明朝的原麓川宣慰司(今云南瑞丽)宣慰使思任发捕获,交给中央王朝斩首。明英宗下旨嘉奖卜刺浪马哈省,并赐汉姓为卜氏。

    此后,卜刺浪氏族皆改为汉姓卜氏,不论在今中国境内还是在缅甸境内,多称卜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六

    出自职业,上古由巫师专管占卜,他们的后代就以职业为姓,世代姓卜。巫师在上古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一般由氏族部落首领,或者首领的亲族,或者智者、长者担任。所有大事举行前,都要预卜是否吉利,如打猎、战争、婚丧等等,由巫师解释卜卦的含义,传达上天的意志。卜者也就是巫者,是人和神的中间人,叫神人。卜卦时往往举行歌舞仪式。卜姓起源最早记载是说,上古夏的开国君主"",手下有姓卜的巫师。启就是大禹的儿子。

    源流七

    源于蒙古族,源出清初期陈蒙古八旗博斯沁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巴逊氏,亦称把孙氏、博斯沁氏,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在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该部奉命随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派驻辽宁丹东的凤凰城,屯垦于瑷河沿岸影壁山附近,今主要聚居于凤城大堡蒙古族镇。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sun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巴逊氏所冠汉姓多为卜氏、戴氏等。

    源流八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卜氏,出自汉化为改姓。据文献《泉州涂关外法石沿海有关中外交通史迹的调查》记载,元末明初,明太祖为惩罚蒲寿庚"导元倾宋之罪",对蒲氏家族进行了报复,"蒲姓恐被株连,故相率改为卜氏"

    另外,在文献《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终记载,明洪武中期,"入附回回儿只,因出使倒刺沙、撒马儿罕(皆今乌兹别克斯坦),功官百户,后赐占籍于嘉定,改汉姓为卜氏。其曾孙为卜相,卜相之侄卜永正,卜永正之子卜升,世代袭职,为嘉定回回世族。"

    源流九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拜格氏,亦称伯特氏,源出金国时期奚族后裔伯德部,以部为氏,满语为Baige Hala,世居拜格山(今黑龙江呼玛盘古),所冠汉姓为卜氏。

    满族博都哩氏,亦称布利托天氏、布勒多索夫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族,金国时期女真"孛术鲁",以姓为氏,满语为Boduri Hala。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后有鄂温克族引为姓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卜氏、博氏、鲁氏、范氏、花氏、布氏等。

    满族布尼氏,满语为Buni Hala,世居佛讷赫村(今黑龙江宁安)、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卜氏、布氏、于氏等。

    满族布尔察氏,源出虎尔哈女真,以地为氏,满语为Bulca Hala,汉义"规避",世居阿里库(今俄罗斯境内乌苏里江上游支流阿库里河流域)、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卜氏、布氏等。

    满族布尔尼氏,满语为Bulni Hala,世居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后多冠汉姓为卜氏、布氏。

    源流十

    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黑龙江志稿·氏族》记载:

    达斡尔族伯克图氏,亦称卜克图氏,世居黑龙江流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ektu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卜氏。

    达斡尔族布库尔氏,汉义"帽沿",世居黑龙江流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ukur Hala。清朝中叶以后冠汉姓为卜氏。

    源流十一

    源于鄂温克族,出自鄂温克族布喇穆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黑龙江志稿·氏族》记载:鄂温克族布喇穆氏,亦称博拉木氏、比渣穆氏、卜拉木氏,世居黑龙江中下游汉古河、布特哈(今黑龙江讷河)、呼伦贝尔(今内蒙古海拉尔)等地。后有鄂伦春族、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ulamu Hala

    清朝中叶以后,鄂温克族布、鄂伦春族、满族喇穆氏所冠汉姓多为卜氏、蔡氏等。

    源流十二

    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锡伯族卜占那氏、卜库库苏里氏、卜库索里氏等,皆源出古匈奴须卜氏部族后裔,主源一同上述"第四个渊源",元朝以后世居沈阳地区,在清朝时期被编入索伦部,大部分经长途迁徙驻扎于新疆伊犁地区,少部分留居辽东半岛。

    清朝中叶以后多改汉姓为卜氏。

    人口分布

    卜氏是一个极其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人口约五十一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38%左右。

    卜姓源起繁杂,先秦时期,除前文已述的卜姓人外,尚有春秋时鲁国大夫卜齿奇,晚于卜偃,而同样身为晋国掌卜大夫的卜招父,战国时有纵横家卜皮。可见在先秦时,卜姓人已分布于鲁(今山东省西南)、秦(今陕西省)、晋(今山西省)、楚(今湖北省)地。西汉有今河南省洛阳人卜式,东汉有东郡(今河南省濮阳)卜己,桂阳(今湖南省郴州)宿贼卜阳,大西北,如唐代学者卜天寿为西州高昌(今新疆区吐鲁番)人。

    卜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山东安徽广西广东内蒙古多此姓,上述五省之卜姓约占全国汉族卜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

    研究考证

    卜姓,来源有五:

    1、据《风俗通》所载,夏时太康之弟封于莘(故城在今陕西合阳东南),因其弟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以官为氏。

    2、出自姬姓。据《路史》所载,周文王之子滕叔绣曾任占卜之官,其后有卜姓。

    3、据《姓苑》所载,周礼卜人之后,以官为氏。

    4、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卜偃、秦国卜徒父、鲁国卜楚丘,其后人以官为氏。

    5、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北魏代北匈奴复姓须卜氏,在孝文帝改革时改为单姓卜;明时云南缅中军民宣慰使为卜姓,系布朗族;清满洲八旗姓布尔察、布尼、布尔厄等氏后改为卜姓;达斡尔族布顿强氏,汉姓为卜;土家索卜氏,汉姓为卜;辽宁沈阳锡伯族卜占那氏、卜库索里氏等,汉姓均为卜;今土家、回、蒙古、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卜姓系以职官、职业为姓,属于以技为氏一类,皆出于古代从事占卜职业者。(曾繁兵整理)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县城杨仙大道(客家文化城) 
    邮编:341100 电话:0797-4431590 4446676 传真:0797-4431590 E_mail:jxgxhakka@126.com
    Copyright ©2014 江西客家博物院-版权所有 赣ICP备17009353号-1 技术支持:赣州红浩网络
    赣公网安备36072102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