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姓(作为姓氏读音shi,部分地方读音chi或ci),汉族姓氏。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时姓人口约67万,占总人口的0.05%。
据先秦典籍《世本》所载,来源于子姓,商汤支庶之后。西周初,商王帝乙之子微子启被封于宋,后传位于其弟微仲衍。其后裔宋国大夫公子来,受封于时邑,子孙以邑为氏。
时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南、山东为多。
得姓始祖
公子来。宋国大夫,因封地在时邑,后世尊称为时来。据史料记载,西周初商王子微子启立国于宋。其后裔宋国大夫公子来,受封于时邑,子孙以封邑命氏,于是有了时姓。 据最新统计,全国有家谱资料的时氏家族,近六十万人口,尊宋公子来为得姓始祖(2017年12月,经山东、河南、江苏、江西、安徽、东北三省等地部分时氏家族汇集)。
迁徙分布
时氏是一个源流相对单一的姓氏群体,时姓发源于时邑。关于时邑之今地,部分研究者认为在今山东省单县区域,该地春秋时属于宋国。春秋争霸之时,宋国一度十分强大,而时姓作为宋国公族,由于仕宦等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宋国及周边有零星散居。
战国时代,齐国贤人时子,韩国制弩大师时力等,都是见诸史册的时姓杰出人物,说明此际在齐(今山东北部)、韩(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等国已有时姓人落籍。
据江西《沙溪时氏家谱》记载,秦代,居住在原宋国都城商丘的时桂,为避乱迁至陇西(今甘肃临洮),开创了时氏陇西郡望的繁荣昌盛。
魏晋之时,时桂之裔孙时浒,率二子时苗、时荷,自陇西迁至河北巨鹿定居,开创了时氏巨鹿郡望。
唐朝陈留郡(河南开封)有时元佐一族,彭城(今江苏徐州)有巨鹿郡王时溥一族,两地时姓繁衍兴盛。邻近陇西、巨鹿、陈留、彭城、古时邑的周边地区,如江苏、安徽、湖北、陕西、山西等地开始有时姓人迁入。
北宋时,由于建都开封,故时姓在陈留繁衍兴盛。时丹立在1090年前后由徐州之沛县迁居高邮,任司理参军。南宋时,江浙、江西一带之时姓名人渐多,由北方迁居江南之地者也渐渐多起来,如时光、时建亨父子由河北大名徙居今江苏镇江。
明初,山西时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等地。
清康乾年间及以后,有河南、河北、山东之时姓闯关东谋生,并定居于关东四省(今黑吉辽蒙)。
研究考证
源流一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来的封地时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据史籍《世本》记载:"时氏,子姓,出于殷。" 《史记·殷本纪》云:帝喾之子契助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赐姓子氏"。契之十四世孙履(成汤)于公元前1600年前后建立商朝。周武王灭商后,封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于商之旧都殷,管理殷商遗民。三监之乱后,武庚禄父兵败被杀。于是周公奉成王之命,封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今河南商丘)。后来,宋大夫公子来,受封于时邑,子孙以邑为氏,后世尊称公子来为"时来"。 清初王相所撰《百家姓考略》,以及江西《沙溪时氏家谱》(晋代时钧衡修)、河南《南阳时氏家谱》(明代碑刻)、陕西《山阳时氏家谱》(乾隆年修撰)、江苏《华阳时氏家谱》(嘉庆廿五年修撰)、四川《古蔺时氏家谱》(民国十八年续修)等众多资料中均有相似记载。
宋公子来的后裔子孙,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称时氏,世代相传至今,郡望陇西、巨鹿。该支时氏读音作shí(ㄕˊ),部分地方读音作chí(ㄔˊ)。
源流二
据元代历史学家胡三省注《资治通鉴》第183卷隋纪七之时德睿曰:"时姓,楚大夫申叔时之后"。 清末陈廷炜所撰《姓氏考略》引述了胡三省的说法。 时姓为"楚大夫申叔时之后"仅见于胡三省一说,遍考秦汉至唐宋传世之典籍均未发现有此记载。
上述说法,迄今未发现世系传承资料,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源流三
据南宋罗泌所撰《路史》载:时国(古旹国),嬴姓,灭于楚,因氏。《路史》记述了上古以来有关历史、地理、风俗、氏族等方面的传说和史事,取材繁博庞杂,是神话历史集大成之作。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皇古之事,本为茫昧。泌多采纬书,已不足据",又"皆道家依托之言","殊不免庞杂之讥"。
上述说法,迄今未发现世系传承资料,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源流四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汉化改姓或汉族他姓改姓。今苗族、回族、满族、傈僳族、畲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时姓人口分布,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以"时"为姓,世代相传至今,人口较少。(曾繁兵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