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赣州天气:晴天多云
客家文化
  • 客家摇篮
  • 客家民俗
  • 姓氏文化
  • 堪舆文化
  • 客家非遗
  • 专题浏览
  • 姓氏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客家文化 > 姓氏文化
    江西客家博物院精神文明建设专题之 中华姓氏文化—温姓
    日期:2023-11-20  来源:
    字号:

    温姓是中华百家姓之一。姓氏来源有多种说法,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出自姬姓黄帝的后裔,以国名为姓。其远祖先是黄帝,近祖先是颛顼,受姓祖先为己平(温平)。温姓起源于今河南温县西南,形成宗族、望族是西汉的并州祁(今山西祁县)

    姓氏始祖

    温姓起源于温县无可争议,但是温氏始祖是谁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除了古温国肇立者温平外,还有因周朝时温地曾归晋国而说晋国开国者唐叔虞是温姓始祖。还有一种说法直接将晋国封温的三位大夫之一郤至说成是温氏始祖,因为郤至虽然是封温最晚且时间最短的一位大夫,但只因史书上有称其温季之说,就有人将其说成为温氏始祖。

    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究,确认《温县志》、《路史》、宋朝沈括《温氏谱序》、唐朝温佶碑和唐朝温邈墓志所载温氏源出夏代温国一说较可信,温佶碑和温邈墓志更是清晰地记载了温国立国君是平公和太原堂温氏形成等历史。这些说法符合中华民族和中华百家姓氏起源与发展的历史。唐叔虞和温季不能称其为温氏始祖,他们的后裔若有姓温,也只能是改附,而不能称之为起源。

    姓氏源流

    温氏起源于夏代,距今已有约四千年的历史。

    夏代历史上有太康失国,少康复国的事件。少康帝复国是消灭了有穷王寒浞后才恢复了夏王朝政权的。在消灭有穷王过程中,有一个叫(己姓昆吾氏)的人功劳很大,被少康帝封到了一个有温泉的富庶之地,作为夏的一个属国。该国因境内有温泉而称温国。明代万历年《温县志》载:相传泉流常温,士忻浴德,民利灌溉。昔人曾建亭于上,时游赏焉。今亭与泉俱废,不可设矣,说者谓黄河淹没其源,遂淤。这说明古时温地有泉,明代时已涸。温国立国者己平就以国为氏称温平,是为温氏的始祖。温氏历史上最显赫的唐初宰相温彦博家族墓志上是这样记载这一温氏起源史的:有平者,佐夏灭穷,受封于温,因以命氏

    夏代温国的疆域就在现在河南省温县一带,温国的都城史称温城,古温国遗址位于温县县城西南13公里处的招贤乡上苑村,面积为3万平方米,文化层深约3米,发掘出土有石器、陶器、骨器等遗物,属二里头文化的遗物。这里便是温姓的祖根地,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文物保护单位。

    温县位于河南省的西北部,北倚巍巍太行山,南临滔滔黄河水。行政上受焦作市所辖,有人口42万。温县境内一马平川,土地肥沃,是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县和小麦玉米优良种子基地。温县出产的山药、地黄、牛膝、菊花四个中药材品种史称四大怀药,是国家中药材保护品种。其中山药药食两用,美味滋补,被历代皇家列为贡品,当今更是畅销海内外。温县的温氏后裔有山药种植方面最悠久的家族传承史。温县交通便利,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距郑州、洛阳、焦作均为数十公里。温县还是太极拳的发源地。

    温县历来是天下温氏寻根谒祖的圣地。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海外温氏宗亲纷纷到温县寻根,掀起了温氏寻根温县的高潮。温县人民政府在温故城遗址一侧的温氏祖墓区规划设计了世界温氏文化博览园’.马来西亚温氏宗亲会会长温添贵,于20041013日带领数十位海内外温氏代表,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当代著名书画家温寒石为世界温氏文化博览园里的温根碑书写了根字。20051016日,温县人民政府主办了首届世界温氏祖地温县恳亲大会,四百多位来自海内外的温氏宗亲代表在这里举行了盛大的祭祖大典,实现了温氏起源后四千年来在祖地的首次大团聚。

    迁徙分布

    温氏枝叶繁茂,玉树临风,约从晋代开始,从河南、山西等中原地区向全国各地播迁,近现代以来,不少温氏族人频频向海外迁徙,从而形成了分布于海内外的温氏。

    先期的温姓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中部,主要集中于河南、山西地区。西周初,温人一支向西迁到甘肃祁连山,与月氏人相遇,成为月氏人中的温部落,再往西迁的温人在新疆南部建立了温宿国,成为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汉朝初,温姓已经在山西太原形成望族,在华北地区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汉代的常见姓氏之一。汉、晋、南北朝以后,我国北方战乱频繁,北方地区温姓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人口急剧减少。一部分人向西北迁移,一部分人与中原其姓氏一样,为避战乱,纷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最终成为南方的著名姓族。

    宋朝时期,温姓大约有2万人,这一数字不包括外族统治下的北部和西北地区的温姓。温姓为宋朝的小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广东和福建三省。南北温姓人口几乎各占一半,全国形成了中原、粤闽两大块温姓人口聚集区。河南为温姓的第一大省,居住了温姓总人口的50%

    明朝时期,温姓人口激增,大约有近1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5%,这一数据包括了北部和西北地区的温姓,因此温姓的人口急剧上升。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山西,这两省温姓大约占温姓总人口的65%,其次分布于陕西、浙江、广东三省。江西为温姓第一大省,约占总温姓人口的46%。全国形成了北部晋陕、南方粤赣浙两大块温姓人口聚集区。宋、元、明期间,其人口的流动主要由中原向西北和向东南两反向移动,初步形成了南北温姓分布的局面。

    当代温姓的人口已达到190余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温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西两省,大约占温姓总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四川、福建、山西、河北、河南、浙江、山东,这七省的温姓又集中了34%。广东居住了温姓总人口的25%,为温姓第一大省。全国已形成粤赣闽、四川和华北三块温姓人口聚集地区。温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粤赣闽台、广西东部、浙江南端、湖南温南部、川I甘青交界地区、陕宁北部、山西大部、内蒙古中部、京冀西部,温姓一般占当地人口比例在0.24%以上,最高可达1.1%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19.4%。该地区居住了大约52%的温姓人群。在青海湖以西的其他地区,温姓一般占当地人口比例在0.08%--0.24%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48%,该地区居住了大约46%的温姓人群。

    海外温姓人口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曾繁兵整理)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县城杨仙大道(客家文化城) 
    邮编:341100 电话:0797-4431590 4446676 传真:0797-4431590 E_mail:jxgxhakka@126.com
    Copyright ©2014 江西客家博物院-版权所有 赣ICP备17009353号-1 技术支持:赣州红浩网络
    赣公网安备36072102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