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 最早得姓于共工。
据2016年版《姓氏名人故事》,洪姓人口约246.2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16%左右。 洪姓主要集中于广东、台湾、福建、浙江四省,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西、江苏、重庆。广东约占洪姓总人数的14%,为洪姓第一大省。
姓氏源流
●洪氏出自上古炎帝神农氏,为共工的后代。
据《元和姓纂》及《尚书》等所载,共工从黄帝时起就担任了治理天下水利的官职,被人们尊为水神。颛顼帝时,共工起兵争天下,后失败,因避仇改洪姓。
●洪氏为共国的后裔。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西周有共国,子孙以国为氏,后加水成洪。
●洪氏为帝鸿(即轩辕氏)之后。
据《路史》所载,相传帝鸿(即轩辕氏)之后有洪姓
●洪氏为扬侯之后。
周时扬侯国,因建都洪洞,又称洪洞国,子孙以国为氏
●为宏(弘)氏因避讳而改。
1、南北朝时,北魏献文帝名拓跋弘,当时北方的宏(弘)氏为避讳改为洪氏。2、据《百家姓:考略》所载,豫章宏姓、常州弘姓为避唐义宗李弘讳改为洪氏。 3、据《姓源韵谱》所载,五代刘弘昌、刘弘果为避宋太祖之父讳而改洪姓。
●出自他族改姓。
清满洲八旗姓爱新觉罗氏、洪佳氏、宏义氏等后全部或部分改姓洪;裕固族克孜勒氏,汉姓为洪;清高丽人姓,凡四派,出南大门、得州、易州、开城府等地。今满、朝鲜、蒙古、壮、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洪姓始祖是共工。共工是上古炎帝的后裔,黄帝时任水官。史书云:"共工,人面,蛇身,朱发。"这是共工神话的一种描绘,其活动中心应在黄河中游,近伊、洛流域。相传共工掌管水利,被尊为水神。颛顼帝时,起兵争天下失败,被逐出中原。为了纪念这位共工,遂有共姓。后因避仇,又因共工有水德,成洪姓(还有说法是共工氏为了不让后代忘记自己是水神,在姓旁加上三点水,称洪姓),后人尊共工为洪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传播
自洪姓形成至汉代,主要在今河北、河南、辽宁一带繁衍。三国时洪姓已徙居今安徽,唐时有洪姓落籍今福建。唐代以前,洪姓称盛于今安徽、江西、甘肃。隋唐后,洪姓称盛于今安徽、江西一带。北宋初年,洪姓入迁福建。明初,洪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南、河北、陕西、湖北、江苏等地。清代,洪姓人已经遍及全国各地。如今,洪姓尤以江苏、浙江等省为多。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洪姓大约有19万人,江西是洪姓第一大省,约占中国洪姓总人口的43%。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浙江、江苏、福建,这四省洪姓大约占全国洪姓总人口的82%,其次分布于四川、河北、河南、广东,全国形成了以赣、浙、苏、闽为中心的洪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洪姓大约有1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8%。明朝时期,浙江为洪姓的第一大省,约占中国洪姓总人口的33%。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安徽、福建,这三省大约占洪姓总人口的64%,其次分布于江西、江苏、湖北,这三省的洪姓又集中了20%。
洪姓是当今较为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主要集中于广东、台湾、福建、浙江四省,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西、江苏、重庆。广东为洪姓第一大省,约占洪姓总人数的14%。
研究考证
《通志·氏族略》所载,西周有共国,子孙以国为氏,后加水成洪。
《通志·氏族略二》:"洪氏,本共氏,因避仇改为洪。豫章弘氏,因避宋朝讳,亦改为洪。"
《姓氏寻源》卷二"《姓纂》云:共工氏之后,本姓共,后推本水德之绪加水于左。一云避仇敌。豫章有弘氏,避唐明皇讳,亦改为洪。望出敦煌、豫章,又出宣城。"(曾繁兵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