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赣州天气:晴天多云
客家文化
  • 客家摇篮
  • 客家民俗
  • 姓氏文化
  • 堪舆文化
  • 客家非遗
  • 专题浏览
  • 姓氏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客家文化 > 姓氏文化
    江西客家博物院精神文明建设专题之 中华姓氏文化—尹姓
    日期:2023-07-05  来源:
    字号:

            尹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最早可追溯至远古时期。

    现尹姓约有228万人。以山东安徽湖南、四川(含重庆)等省居多。山东为尹姓第一大省,约占尹姓总人口的12% 

    姓氏源流

    源流一:源于少昊,殷封尹城。

    据唐代张九龄所撰谱牒《姓源韵谱》记载:少昊之子殷,为工正,封尹城,后因氏焉少昊是远古时期羲和部落的后裔、古代东夷族首领,少昊之子殷执掌工正,被封于尹城,后代子孙因此为氏。

    唐代另一本谱学著作《元和姓纂》记载:"少昊之子,封于尹城,因氏焉  少昊氏曾以玄鸟为图腾,  这支起源也可理解为是以图腾立姓。

    源流二:源于西周作册尹佚,官尹始祖。

    尹佚,也称史佚,《清华简》记为作册逸  他曾经受命观察天文、制订历法并且记录周王的言行和天下大事。尹佚之后,作册尹成为西周沿袭商朝所设的官僚机构,属于王宫内廷史官,负责为周天子起草文书,主持策命诸侯及卿大夫,兼任神职。在西周后期,作册尹通常称为内史,内史归属于太史寮,尹氏是太史寮的长官。西周灭亡后,跟随周平王东迁的尹氏获得了封邑,称尹邑(河南宜阳县),属周王朝的畿内国。公元前516年,尹国兵败灭亡,国人遂以为姓氏。 

    源流三:出自兮甲,以官为氏。

    据《风俗通义》所载:兮甲,字伯吉甫,伯为长子,是周宣王的中兴大臣,周宣王在位期间,西北少数民族猃狁入侵,兮甲受命北伐,打败猃狁并反攻至太原,后来他又奉王命向淮夷征收赋税,由于兮甲的赫赫战功,文武兼备,周宣王封他为师尹,故世人称兮伯吉甫为尹吉甫。相传尹吉甫晚年被流放至房陵(湖北房县),死后葬于房县青峰山,其后代以尹为氏,现今存世的文物兮甲盘亦描述了兮伯吉父的功绩。 

    源流四:出自少数民族汉化。

    据《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叶古禄特氏、音斋氏有的汉化尹姓;满族锡伯族章佳氏有汉化为尹氏者;今白族苗族壮族朝鲜族等均有尹姓分布。 

    迁徙分布

    尹姓发源于河南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秦汉时期,尹姓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东汉时有经学家尹敏,出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后人迁居河北,在隋唐时发展成宗族大户,故有河间郡。

    两汉之际迁入江浙一带和贵州、广西等地,尹姓在贵州发展成大姓(龙、傅、尹、董四大姓)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天水、西州(今甘肃中部和西北部)一带尹姓成为当地大族,前秦、后凉、后秦等国均有尹姓任职,故有天水郡。

    隋唐时,尹姓已遍布全国,冀州河间郡亦成为尹姓郡望。唐朝末年,尹京受朝廷委派,驻守衡山,封衡山伯,尹姓遂分布于湖南境内。 

    宋朝靖康之难,尹氏因为护驾南下有功,被封为东莞县令,促使尹氏族群移居东莞,香港尹氏多数源自这支分流。宋朝末年,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铁骑的烽烟,北方士族纷纷往南迁徙,尹氏族人也在此时往江西、浙江、江苏等地迁徙。

    宋末元初和元末明初,尹氏由山东、山西迁徙到安徽、江西等地,此后又继续迁往湖南、湖北等省。

    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湖南、湖北尹氏又大批迁移四川、重庆等地。另有山东尹氏官员带领大批同姓官兵到北京抗击清兵,溃败后部分保留姓氏留下。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尹氏族人由山西大槐树、江西瓦窑屑等地徙于河南、河北、天津等因战乱而人口锐减的地区。

    清代,有尹姓渡海入台,进而入居海外者。 

    人口统计

    尹姓主要集中于山东、四川、湖南、辽宁四省,大约占尹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河北、湖北、河南、江苏、云南,这五省大约又占28%。山东为当代尹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尹姓总人口的12%。全国形成了渤海湾、川鄂湘两大尹姓聚集区。

    尹姓在鲁冀、京津、辽吉黑、内蒙古东部、山西北部、甘肃西端、云南、川黔大部、重庆东南、湖北南部、湖南、江西大部、粤桂北部,尹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7%以上,中心地区达到1%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34%,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1%的尹姓人群。在山西南部、陕西北部和南部、内蒙古中部、豫鄂皖大部、江苏中部、四川北部和东南、重庆大部、江西东北部、福建西部、粤桂中部、贵州西北部、新疆西北,尹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8%0.27%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1%,该地区居住了大约27%的尹姓人群。

    研究考证

    大雅·常武》原文有过这一段描述:在征讨徐国之前,周宣王亲自册封卿士南仲为大师,整顿全军,又口诏尹氏册命程伯休父为行军司马,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程伯休父也被司马迁尊为得姓始祖。

    小雅·节南山之什》的创作背景约于周幽王在位,直至宗周覆灭之际,它揭示了西周晚期的政治黑暗,伴随着周王朝国运衰退,灾祸丛生导致天怒人怨,《史记·周本纪》也记载: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时任太史伯阳父甚至作出周朝将亡的预言 。作者写此诗的目的是希望上天惩罚秉政不公的大师、监察失职的尹氏,故《节南山》所指的尹氏并不是兮伯吉甫。

    《史记·周本纪》记载:康王命作策毕公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文中的毕公是成康两朝的辅政大臣,  史称毕公高,史学界有一种说法认为作策毕公即作册毕公,在尹佚之后,毕公曾在周康王时期担任作册之职。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根据周朝官僚职责,祭祀活动主要是以尹氏(一说为太史)为首领的太史寮负责,对外战争主要是以太师、太保为首领的卿事寮负责。 (曾繁兵整理)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县城杨仙大道(客家文化城) 
    邮编:341100 电话:0797-4431590 4446676 传真:0797-4431590 E_mail:jxgxhakka@126.com
    Copyright ©2014 江西客家博物院-版权所有 赣ICP备17009353号-1 技术支持:赣州红浩网络
    赣公网安备36072102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