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赣州天气:晴天多云
客家文化
  • 客家摇篮
  • 客家民俗
  • 姓氏文化
  • 堪舆文化
  • 客家非遗
  • 专题浏览
  • 姓氏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客家文化 > 姓氏文化
    江西客家博物院精神文明建设专题之 中华姓氏文化—傅姓
    日期:2022-08-17  来源:
    字号:

           傅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关于傅姓的起源,出自殷高宗武丁的名相傅说。殷商高宗武丁为使国家振兴,希望找到一位能辅佐他的得力大臣。唐代《元和姓纂》也有记载:傅,殷相说之后,筑于博岩,因以为姓。《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广韵》、《姓解》及郑樵《通志·氏族略》均主此说,由此可见,这位傅说,便是傅姓的始祖。

    姓氏起源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裔孙大由的封地傅邑,属于以国名名为氏。  远古时期的黄帝有个裔孙,叫大由(唐侯丹朱之子),他曾被封于傅邑(今山西平陆),还建立了古傅国。在大由的一部分后裔子孙中,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傅氏,世代相传至今,是最古早的傅氏一族。

    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该支傅氏一族有误改为付氏者。

    源流二

    源于姚姓,出自舜帝之后裔所建傅阳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姓源》的记载,在上古时候曾有一个诸侯国,叫傅阳国,有的史书上亦称其为复阳国,故址在今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西南候塘村,城周十余里,中据土山。据典籍《国语·郑语》中的记载,傅阳国为商王朝大彭国陆终所封,姚姓,为陆终第四子。这个古国在春秋时期因孔子之祖孔纥(字叔梁)曾在此地作战,并以双手勇托溃落的傅阳城门框、掩护士兵和民众撤退而闻名遐迩。傅阳国后在周景王姬贵七年(公元前538年)被楚国所灭,其后,该地区的住民中有以古傅阳城名为姓氏者,称傅阳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傅氏、复氏、阳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出于殷商名相傅说(Yuè 音悦)的后裔,以地名为氏。  据《史记·殷本纪》和《通志·氏族略》所载,商高宗武丁在位时,国势衰微,于傅岩(今山西省平陆东南)找到说,说帮助武丁兴国,修政行德,使天下大治。在傅说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号为姓氏者,称傅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傅氏正宗。

    傅氏族人大多尊奉傅说为得姓始祖。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该支傅氏一族有误改为付氏者。

    源流四

    出自祁姓,帝尧子丹朱之后,《国语》记载:(周代丹朱之神显灵时)。王使夿宰忌父帅傅氏及祝、史奉牺牲、玉鬯往献焉。 

    源流五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末期赖国族人,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据家谱文献《赖氏族谱》的记载,春秋末期,赖国(今日河南息县包信镇)在周景王姬贵七年(公元前538年)与傅阳国(复阳国)一起被楚国所灭,赖国君主的族人和一些国人恐为当时的楚灵王芈围所害,为避祸及,便将赖氏改为罗氏、傅氏、复氏等  

    故而,至今仍有赖、罗、傅三家联宗之说。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该支傅氏一族有误改为付氏者。 

    源流六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太傅,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太傅,亦称师傅,简称傅,历为王朝总教之师,负责教导君王、太子、王族子弟百般学问。各公爵、伯爵诸侯国亦设有太傅之官位,为中央王朝的巨擘之一。到了三国时期的曹魏王朝,开始为各封王设置师傅一名。到晋朝时期,因为要避晋武帝司马师之名讳,去,单称。到了隋朝时期,有意改晋制,单称为。到了唐朝,又单称为,官秩为从三品,相当于今天的副部级。到了元朝时期,王廷之傅称太师,各王所属之傅称。在历代太傅、师傅、傅、太师、师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傅氏,人数甚多于上述正统之傅氏,世代相传至今。

    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该支傅氏一族有误改为付氏者。

    源流七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傅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傅御,是两周时期辅佐王政之官的名称,与冢宰(太宰、宰相)地位相同。在典籍《诗·大雅》中就记载:王命傅御,迁其私人。”  在傅御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傅氏,世代相传至今。

    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该支傅氏一族有误改为付氏者。

    源流八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傅相,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为亦各封王设置了丞相,由中央王朝派遣。到了汉景帝刘启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汉景帝改称其为傅相,以与中央王朝的宰相有别。在傅相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傅氏,世代相传至今。

    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该支傅氏一族有误改为付氏者。

    源流九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八大姓》记载:

    ⑴.满族傅佳氏,满语为Fu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福宁额(今黑龙江虎林)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傅氏。

    ⑵.满族傅锡哩氏,满语为Fuciri Hala,世居苏克特依卡伦(今新疆巩留吉尔格郎哈拉木苏克村),后所冠汉姓即为傅氏。

    ⑶.满族富察氏,亦称傅察氏、蒲察氏、富查拉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富尔察部,金国时期称蒲察氏部落,以部族名称为姓氏,满语为满语为Fuca HalaFucala Hala,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所冠汉姓即为傅氏。

    ⑷.满族福塔氏,亦称付哈氏,满语为Futa Hala,汉义绳子,世居长白山地区,后多冠汉姓为傅氏、福氏等。

    ⑸.满族富尔库鲁氏,亦称富勒库噜氏,世居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后有人改汉字单姓为傅氏;

    ⑹.满族富勒哈氏,亦称富尔哈氏、富勒察氏、富勒洪阿氏、富勒瑚氏,满语为Fulha Hala,汉义杨树、布施,世居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后有赫哲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后,多冠汉姓为傅氏、富氏、杨氏、付氏等。

    ⑺.满族郎佳氏,满语为Langgiya Hala,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海西女真,世居辽阳、吉林一带地区。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有满洲正白旗将领郎佳·升,以乾清门行走往军营协剿川、楚地区的白莲教,在镇压白莲教起义过程中骁勇善战,清嘉庆皇帝十分欣赏他,特赐号巴图鲁,擢蒙古副都统,并赐改名为傅升。在傅升(郎佳·升)的后裔子孙中,皆称傅氏,世代相传至今。

    ⑻.满族敷辰氏,满语为Fucen Hala,世居黑龙江流域两岸地区,后所冠汉姓即为傅氏。

    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满族傅氏一族有误改为付氏者。

    得姓始祖

    傅姓得姓始祖傅说  商朝从盘庚商都迁至殷墟以后,

    只兴旺了很短的一个时期,等到商高宗武丁继位时,国力已经很是微弱。武丁决定振兴朝纲,可是朝中却找不到一个能协助他改革国政的大臣,为此他一直忧虑。一日晚,武丁梦见了一个叫说的圣人,此人状如囚徒模样,却口称腹有良谋,武丁笑醒后,命人按梦中模样画成图像,四处寻访。结果在一个叫傅岩的地方找到一个叫说的奴隶,他们把他带回朝中。说给武丁提了不少关于治国方面的建议,武丁便任命说为宰相。说执政以后,修政行德,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在说的辅佐下,商朝后期达到了极盛,武丁也因此被誉为中兴明主。因说曾居于傅岩,所以称他傅说,傅说就成为傅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傅姓悄悄地活动于河南北部和山西南部一带狭小的地区。到了秦汉之际,傅宽跟从汉高祖刘邦打天下,以功封阳陵侯,历任齐相和汉丞相,傅姓的足迹已经踏上了山东,加上蜀中夜郎族傅姓和西羌傅姓的汉化,傅姓在汉朝已是甘肃、宁夏、四川的大姓,很快向西南的贵州、云南、广西等地迁移。至西晋时,傅姓已经北上河北,南下江苏,渡长江进入浙江等地。唐朝末期傅姓随中原南下移民潮进入福建。明朝时傅姓已分布于江南各地了,清初傅姓进入了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傅姓大约有2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8%,排在第五十七位。傅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20%。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山东、河北、福建、河南,这五省傅姓大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四川、山西等地。全国形成了南方赣闽、北方鲁冀豫两大傅姓聚集地区。明朝时期,傅姓大约有4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7%,列为第五十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傅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明朝时期,江西为傅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34%。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浙江两省,大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45%。其次分布于山东、福建、湖北、河南,这四省的傅姓又集中了26%。宋元明600余年,傅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赣闽、山东两块傅姓人口聚集地区,全国中心已由北向东南漂移。

    人口分布

    当代傅姓的人口已达610万,

    傅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55%。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傅姓人口由40万增到610万,增长了约15倍,傅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安徽、四川、河南等四省,大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35%。其次分布于河北、江西、浙江、湖北、山东等五省,这五省傅姓又集中了28%。傅姓第一大省是湖南,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9%。全国形成了南川湘皖赣浙、北豫鄂鲁冀两块傅姓大聚集区。在近600年期间,傅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西、西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移民流。

    研究考证

    据《中国姓氏辞典》记载,不同于氏。明代有付吉,永乐争间为监察御史,后升任陕西按察副使,河北大城人。付氏在历史上极罕见。《中国人名大辞典》仅有1例。历史来源:《元和姓纂》所载为春秋时郑国史官付之后。地望分布末见记载。又据《中华姓氏大辞典》记载:付姓来源有三:辽宁沈阳踢伯族付佳氏,汉姓之付;付佳为满州八旗傅佳氏之异译;纳西、土家、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分布很广。大陆很多地区把写成,致使姓约人数很多。傅、付为两个不同的姓,不应把傅写成付。 

    是两个同音不同汉字的姓氏,绝不能混为一谈,更不可将误认为或误写为。据众多资料表明,当今要查找到真正的汉字姓和汉族姓,实是难事。然而,目前一些把姓传承为姓的事和人实在是令人担忧。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袁义达、杜若甫两位专家在《中国姓氏大辞典》(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月)作者序言中这样写道:姓氏不要简化,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有关停止使用异体字的联合通知及196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教育部有关简化字使用的联合通知中,就已提到姓氏不可以简化的。 (曾繁兵整理)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县城杨仙大道(客家文化城) 
    邮编:341100 电话:0797-4431590 4446676 传真:0797-4431590 E_mail:jxgxhakka@126.com
    Copyright ©2014 江西客家博物院-版权所有 赣ICP备17009353号-1 技术支持:赣州红浩网络
    赣公网安备36072102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