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赣州天气:晴天多云
客家典藏
  • 历史文物
  • 民俗藏品
  • 客家刺绣
  • 客家族谱
  • 民俗藏品
    当前位置:首页 > 客家典藏 > 民俗藏品
    银饰
    日期:2020-02-19 11:44:38  来源:
    字号:

      IMG_6605.JPG

      自古以来中国人以黄金白银为财富的象征,因为它们既可珍藏,又可以代表身份地位,在古时候尤其在喜庆节日为不可缺少的礼品,在民间的使用较为普遍,同时,它不同于书画,也不是文人抒情吟诗、寄托情怀的工具,但是制作金银器饰物必然经历烧炼、雕、镂、打磨等程序才能完成,它们来自民间,蕴藏着劳动人民丰富的感情,代表了劳动人民的欢乐与企盼。我国的银首饰、银器的使用大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据考古资料显示,在我国多处战国墓葬中出土有许多银饰品。如:河南辉县战国墓中,曾出土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山东曲阜鲁国故城战国墓中出土有猿形银饰。陕西神木纳林高免战国晚期匈奴墓中出土的银虎银鹿、银杯等.
    山东淄博窝村西汉齐王刘襄墓中出土有汉代银器一百多件,其中有秦始皇三十三年制造的鎏金刻花银盘等,都反映了秦汉时代银器制作的高超水平。唐代是我国银器制作的繁荣时期,据考古资料显示,此时期的银器制作不仅品类多,且分布地区广泛。纹饰精细,设计做工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到了宋、元时期,银器制品逐渐开始商品化,贵族、富商们所用的银饰品开始在民间流行,品种也逐渐增多,其风格比前代更趋活泼而富有生活气息。题材有花鸟鱼虫,楼台亭阁,植物纹样,吉祥图案等各种纹饰,器物设计新颖、造型优美、工艺制作精湛,铸、刻、雕、焊技术都得到了提高。到了明清时期,我国金属工艺得到了空前发展。金银饰物,器皿种类日趋丰富,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花样图案也更为精美。
    明宣德年间,铸造局专门制定了工匠制度,规定各地区的工匠需轮流到京城服役三个月,专门为宫中制作金银器物,从而更加促进了金属工艺的发展。随着金属工艺水平的快速提高,明清时期金银器开始从达官贵族、富贾商人的府邸进入寻常百姓家,银饰文化在民间落地生根,银作坊逐渐成为一种民间职业而越来越兴盛。品种方面出现了很多可以把玩的小型器物,如银烟盒、银粉盒、银香炉、银手镯、银筷子、银锁、银梳子、银簪、银钗、银首饰、银头饰、银耳饰等,各种工艺技法都得到了很大改进,在清代更是大放异彩。
    至民国初期,银器的制作工艺多样化,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并且日趋普及,使民间银饰得到了长期的发展与进步,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精美的实物。多少美丽的传说,吉祥的图案,包括银饰中的戏曲故事,文化内涵,纹饰设计,实实在在地丰富了民间大众生活,而且根深蒂固地几百年几千年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给民间民俗文化留下了最宝贵的资料。一个戒指,一对银镯,一只头簪钗不但给人添加了美丽,有很多都具备了传情达意的功用,是礼物,也是信物,这种东西至今仍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流行。而且爱好的人群越来越多。同时,这些将要失传的传统工艺作品已成为当代艺术设计的有益借鉴。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县城杨仙大道(客家文化城) 
    邮编:341100 电话:0797-4431590 4446676 传真:0797-4431590 E_mail:jxgxhakka@126.com
    Copyright ©2014 江西客家博物院-版权所有 赣ICP备17009353号-1 技术支持:赣州红浩网络
    赣公网安备36072102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