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赣州天气:晴天多云
客家典藏
  • 历史文物
  • 民俗藏品
  • 客家刺绣
  • 客家族谱
  • 客家族谱
    当前位置:首页 > 客家典藏 > 客家族谱
    族谱目录上
    日期:2019-07-16 11:38:58  来源:
    字号:

      客家是汉民族的分支,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
    客家先民原住中原,因战乱、灾荒或官司职迁调等原因而举家南迁。历次客家先民辗转迁徙,南渡长江,筚路蓝缕、历经艰辛,定居赣、闽、粤诸省,后又蕃衍播迁海内外各地。从客家先民最早定居客家摇篮赣州到现在,已超过2000年了。
    2000多年来,客家先民是如何迁徙的,历次南迁的社会背景如何,入赣后如何转徙播迁以及在迁徙中逐渐形成的客家语言、文化、民俗风情的许多特点等,已成为近现代中外史学家、社会学家所热烈探讨的课题。《客家姓氏渊源》为开展上述问题的研究,从客家姓氏由来至今等方面展现了大量的资料。
    上古时,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男子称氏,妇人称姓”,说明氏起源于父系,而姓则来自母系。但秦汉起姓氏不分,以后人们就只有姓,而没有氏了。今天如果提到姓氏,一般就理解为姓名了。中华姓氏如从黄帝赐给其儿子12个姓起,已有5000年的历史了;如从伏羲氏姓风起,就至少有1万多年的历史了。即中华姓氏自原始公社时期就有了。
    自古以来,姓已经成为华夏——汉族人民家族的标志性称号。在华夏文化的影响下,很多少数民族和一些周边国家也采用了以姓为家族标志的制度,或直接采用了汉姓。发展到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华裔,尤其客家人及其后裔,都有自己的姓,而且一般都沿用本家族的姓。
    姓既然是标志家族的称号,由于家族地位的差异,就是在同一个姓内,也会有高低贵贱之分。魏晋后讲究门阀,出身高门大族成为获得政治和社会地位的先决条件。到了唐朝,姓望、郡望应运而生,姓望或郡望成了区别门第高下的标准。如同亲姓王,太原王氏门第最高,琅琊王氏其次,其他地方的王氏等而下之。排不上姓望的就只能寒门素族了。在这种情形下,要想当官入仕,出人头地,就只能攀龙附凤,以至不惜编造谱系,将本家族与本姓的郡望联系起来。流风余韵,历久不衰。北宋编《百家姓》列皇族赵姓为第一,明朝的《千家姓》用明皇家朱姓开头,而清朝康熙年间的《御制百家姓》大概不便将皇室满族的姓“爱新觉罗”与“赵钱孙李”并列,改以孔姓居首。
    据统计,中国见之于文献的姓氏就有5660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0个,三字姓146个。而杜若甫与袁义达所编《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录的姓氏有11969个,其中单姓5327个,复姓4329个,三字以上的姓2313个。据有关专家考证,中国姓氏的发展大致有以下各类姓源,或线索。
    (1)诸侯、卿大夫及其后裔,以封国、封地或出生地、居住地为姓氏。如:梅、阮、密、蔡、郯、项、玄都、任、虢、飞廉、修鱼等为封国姓;屈、知、壶、卞、诸梁、堂、镐、谢、丘、鄤、单为封邑姓;刘、乡、亭等为封地姓;百里、东门、北野、北郭、北海、南郭、南宫、瀛、毋丘、姬、闾葵、诸葛(山东诸城葛姓后迁河南以别当地葛姓)等为居住方位姓;以出生地为姓的如:东方(传为伏羲生地)、姚(传为虞生在姚墟)等。
    (2)大夫、官吏、贵族,以受封的官名、爵号为姓氏,或以职业技能为姓氏。如司徒、司马、司空、司土、司寇,是分别掌管教化、军事、工程、爵禄、刑狱的,则以官职为姓;以官姓为姓的还有:贾正(掌商业)、宫正(掌宫中戒令)、卜(掌占卜之官)、祝(古时巫吏祝之官)、刑吏(掌刑罚)等;裘(制表工)、冶(金工)、巫(黄帝时巫彭作医)、膳、轨(占卜)、渔、樵等,均以职业、技能为姓氏。
    (3)以祖先的族号或谥号为姓氏。例如,尧的族号为“唐”,尧的部分后代便姓唐。类似这种姓氏的有虞、夏、商、殷、周等。所谓谥号,是古代人在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古代帝王死后,在祭祀仪式中,均要追谥庙号,如周朝有文王、武王等谥号,他们的某些后代就分别姓“文”、姓“武”。由这条线索发源的姓氏还有昭、穆、康、诗、襄等。
    (4)上古时代由于人类对自然物的迷信和崇拜,便以自然物、器物或颜色为姓氏。如:牛、马、鱼、熊、虎、江、山、水、风、雨、火、星、杨、柳、花、夏、冬、秋、红、黄、白、黑、蓝等。
    (5)统治者封赐有功之臣和贬斥有罪之臣的姓氏。前者多为褒义,如曼(相传古帝颛顼时,因少昊的一个儿子有德业,赐予曼氏)、李(唐代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铁、舍利、失邪、董、罗等姓氏的臣民之部分因建国有功,从唐皇族姓李),类似于这种封赐姓氏的还有:德、穆、文、武、昭、幸、惠、宠等;后者多为贬义,如:毒(唐宰相窦怀贞与太平公主谋逆,既败后,皇上令其改姓窦为毒,意为“恶毒之人”)、黥(黥为古代的一种肉刑,又称墨刑,即用刀刻刺面部,再涂上墨色,以示有罪。汉代初年诸侯王英布曾因罪而受此刑,其后因以为氏,意为“有罪之族”)。
    (6)以天干、地支、数词、量词、长幼、次第为姓氏。如甲、乙、丙、丁、子、丑、寅、卯;七、四、百及第一至十,还有伯、仲、叔、季等。
    (7)兄弟民族的姓氏译音及兄弟民族借用的汉字单姓。据统计,来自于兄弟民族的姓氏音译的姓氏,占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全部姓氏的1/3左右。
    (8)除上述姓源外,还有因避讳而改姓,是指凡遇到皇帝或尊亲的名字都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因避仇、避祸而改姓。又有冒充、假冒某姓的,称为冒姓;还有音讹、声转、省文及异写而分化成不同姓氏的。等等。
    宋代《百家姓》应当看作是姓氏研究和考证的最早成果。它收录了中国古代400多个姓氏,并对各个姓氏望族居住地进行了考证。明朝洪武年间的吴沈己收集到1900多个姓。据调查,中国人现在还在使用的汉姓达3050个之多,而使用最多的100个姓(其中也多是客家的主要姓氏),即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蔡、贾、丁、魏、薜、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邹、熊、金、陆、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史、顾、侯、邵、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这100个姓人口约占中国总人数的85%;较为常见的姓,也有300个左右,其人口则占人口总数的99%以上。不过,时至今日,人们还是习惯于用“百家姓”来代表众多的姓,“百家姓”已成为中国诸姓总和的代名词。
    在“百家姓”中,最常见的几个姓的人口已有上亿,一些大姓家族的后裔超过千万,但有一些稀姓的人口很少,或者只分布在很小的范围。有的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万年前,有的姓则是近代才产生的。多数姓出于华夏诸族和汉族,也有些姓源于少数民族,甚至来自遥远的外国。多数姓有共同的祖先,另一些姓则出于不同的祖先。同一个家族的成员和后裔一般都沿用同一个姓,但由于过继、入赘、赐姓、改姓等种种原因,在特殊情况下,同姓可以变为异姓,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也可能采用同一个姓。每个姓的产生、发展和传播过程就是一部内容生动的历史,更不用说其中各家族和成员的兴衰荣辱、悲欢离合。
    一个姓的历史、家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当然无法取代中国史和中国文化,但因为它具体而微,无不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一些在中国史中没有必要或无法显示的事件或内容,却是一姓一族有决定意义的要事大事,因而需要详细记载,让子孙后代永志不忘。也正因为有了这些记载,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才能那么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每个人都希望了解自己和家庭的来源,了解本姓的历史,而且由于这历史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一部分就产生在自己熟悉的人物和地点之间,必定会备感亲切,更受教益。只要摆脱了狭隘的宗族观念,敬祖爱家与热爱祖国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了解本姓本族的历史与学习祖国的历史就能相得益彰。本着就样的目的,编著者广集了姓氏、谱牒、史志、传记等资料以编撰出本书《客家姓氏渊源》,以适应社会各界的需要。如《客家姓氏渊源》从各姓氏族谱、家谱中摘编录了大量的与史志相印证的精华资料,可以说是客家姓氏的简史、简谱。中华民族自汉以来就有撰修家谱、族谱、祠谱、墓志的传统,客家先民也因崇敬祖先,为了寻根溯源而重修、续修了许多家谱、族谱、祠谱。这些谱牒多成书于封建时代,是有些消极的因素,但其中绝大多数是如实地记载了一姓的播衍、迁徙、仕宦、业绩等情况,从而也包含了许多真实而具体的史料,不仅包含许多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资料,也包含有社会学、人口学、民族学、客家学、民俗学、地方经济史等方面的资料,其价值远在一家一族历史之上。
    客家各姓的史料相差悬殊,有的只能撷取极少一部分,有的却要千方百计地收罗;有的在史书中有详尽记载,有的却只见于家谱或传说,甚至只有民间故事或神话可代参考。写入书中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一个方面。为了增加可读性,作者尽可能以精炼的文字,简洁的语言,如实的描述,以便让尽可能多的读者能够轻松愉快地阅读。
    每一个姓、每一个家族的成员都免不了有忠奸贤愚之别,但每姓每族都有大量值得后人永远纪念的杰出人物。有些人在今天的知名度或许不高,但都在中国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他们不仅是一姓一族引为自豪的祖先,而且是客家民系乃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组成部分,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
    当今,我们缅怀先人,回顾历史,更重要的是为了面向未来。任何一姓一族,如果囿于血统,固守先人庐墓,不随历史而进步,就只能走向衰落和消亡。而客家人大量吸收异姓甚至异族,不惜背井离乡到处迁徙,不断弃旧图新的族姓却能兴旺发达,长盛不衰。许多客家祖先是圣君贤人、贵族名流固然是家族的光荣,也有些客家先人名不见经传,或者是穷人、流民、异族其实更值得自豪,因为他们必定有异乎寻常的生命力和适应性,才能在艰苦的条件下繁衍出一姓一族。在振兴中华走向世界的伟业中,我们所凭借的不是祖先的高跺,不是过去的辉煌,不是优厚的物质条件,而是这种生生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我们不仅要寻一姓一族的根,更应该守护中华民族共同的根,才能使这棵参天大树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根深叶茂,永葆青春。
    《客家姓氏渊源》是以客家主要姓氏为对象编写的,与旧百家姓相比有不同的特色。其一,与以往笼统地收录中国姓氏的旧百家姓不同,《客家姓氏渊源》尽现所占有资料同时力避了以往的一些误传及牵强资料,以全面介绍当今的客家主要姓氏;其二,与旧百家姓只注明各个姓氏的郡望地不同,《客家姓氏渊源》尽可能详尽地追根问祖,简明扼要地说明客家姓氏的由来;其三,与旧百家姓相比,《客家姓氏渊源》还增加了各姓氏家族播衍迁徙、专用楹联、郡望堂号(有的以郡望为堂号)、姓氏分布、名人之最等内容;其四,旧百家姓单纯地介绍姓氏知识,而《客家姓氏渊源》则在更全面、系统地介绍姓氏知识的基础上,特别注重趣味性,将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这也算是使姓氏学大众化、通俗化的一种尝试。

    客家文化城收集的姓氏目录:
    1、当今中华客家第一大姓——李姓;
    2、人才辈出的家族——王姓;
    3、显明的军武之姓——张姓;
    4、“留”出来的姓氏——刘姓;
    5、舜帝之后——陈姓;
    6、古今大族——杨姓;
    7、旧《百家姓》第一贵姓——赵姓;
    8、伯益之后——黄姓;
    9、正宗天子后裔——周姓;
    10、衍播海内外的客家大姓——吴姓;
    11、发源于东方的大姓——徐姓;
    12、兵家之姓——孙姓;
    13、文化名人之姓——胡姓;
    14、明代国姓——朱姓;
    15、春秋齐国的权贵之族——高姓;
    16、逃难于山林而幸存的贤臣之后——林姓;
    17、被人误读的姓氏——何姓;
    18、周文王北姬仲之后——郭姓;
    19、名将赵奢之后——马姓;
    20、华夏民族大家庭之大姓——罗姓;
    21、夏阳绩绪——梁姓;
    22、微子启之后——宋姓;
    23、郑桓公之后——郑姓;
    24、名重一时的大族——谢姓;
    25、发源于韩城的姓氏——韩姓;
    26、帝尧之后——唐姓;
    27、周文王子毕公高之后——冯姓;
    28、周武王之后——于姓;
    29、豢龙氏之后——董姓;
    30、夏朝古姓——韦姓;
    31、重黎聪哲——程姓;
    32、上古曹国之后——曹姓;
    33、古代六字通用的姓氏——袁姓;
    34、枝繁叶茂之姓——邓姓;
    35、周代许国之后——许姓;
    36、商代名相傅说之后——傅姓;
    37、汝源流彩  玉渚分布——沈姓;
    38、鄫国诸侯后裔——曾姓;
    39、大寿星彭祖之后——彭姓;
    40、四代诸侯之后——吕姓;
    41、三苏望族——苏、云姓;
    42、“四海大姓”之二——卢姓;
    43、周公之后——蒋姓;
    44、周文王之后——蔡姓;
    45、贾国后裔——贾姓;
    46、华夷融合之姓——丁姓;
    47、战国七雄之一——魏姓;
    48、古薛国之后——薛姓;
    49、楚国功臣之后——叶姓;
    50、阎国诸侯的后裔——阎姓;
    51、秦国贤臣由余之后——余(佘)姓;
    52、南北大姓——潘姓;
    53、贤臣杜伯之后——杜姓;
    54、两国诸侯之后——戴姓;
    55、夏禹之后——夏姓;
    56、忠臣之后——钟姓;
    57、神奇有趣的起源之姓——汪姓;
    58、贤臣田完之后——田姓;
    59、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任姓;
    60、远古名姓——姜姓;
    61、晋国大族——范姓;
    62、天子御赐之姓——方姓;
    63、卫国贤臣石碏之后——石姓;
    64、舜帝之后——姚姓;
    65、谭国后裔——谭姓;
    66、圣君、贤王之后——廖姓;
    67、邹国诸侯之后——邹姓;
    68、后羿贤臣熊髡之后——熊姓;
    69、按五行命名的姓氏——金姓;
    70、民族融合之姓——陆姓;
    71、太原望族——郝姓;
    72、圣贤之姓——孔姓;
    73、历史悠久的古姓——白姓;
    74、宰相之姓——崔姓;
    75、周武王弟姬封之后——康姓;
    76、正宗文武之后——毛姓;
    77、齐太公之后——邱(丘)姓;
    78、秦始皇的子孙——秦、宁姓;
    79、伯益后裔——江姓;
    80、胡汉一家——史姓;
    81、东吴望族——顾姓;
    82、出自公侯之姓——侯姓;
    83、贤臣召公之后——邵姓;
    84、按祖先排行命名的姓氏——孟姓;
    85、“龙”的传人——龙姓;
    86、芮伯万之后——万姓;
    87、郑庄公弟叔段之后——段姓;
    88、赫赫古姓——雷姓;
    89、以官职命名的姓氏——钱姓;
    90、成汤之后——汤姓;
    91、宰辅之姓——尹姓;
    92、三秦望族——黎姓;
    93、周代名姓——易姓;
    94、源远流长的姓氏——常姓;
    95、以名以谥命得的姓——武姓;
    96、桥山帝裔——乔姓;
    97、原本姓庆的家族——贺姓;
    98、以国命姓的姓氏——赖姓;
    99、周代共伯和之后——龚、洪姓;
    100、西伯之后——文姓;
    101、人才济济的客家大姓——萧(肖)姓;
    102、唐叔虞之后——温姓;
    103、轩辕贤臣伍胥之后——伍姓;
    104、最古老姓氏、夏少康后裔——欧阳姓;
    105、帝喾的后代——巫姓;
    106、春秋晋国大夫胥童的后代——童姓;
    107、起源于瓷都的姓氏——饶姓;
    108、周宣王弟姬友之后——游姓;
    109、伏羲的后代——包姓;
    110、周雕国后裔——刁姓;
    111、周朝康叔之后——凌姓;
    112、战国秦缪公的后代——缪姓;
    113、周公姬旦之后——邢姓;
    114、古代名医  跗之后——俞姓;
    115、春秋楚国公族之后——上官、官姓;
    116、战国时楚国君侣之后——严、庄姓;
    117、名相伊尹之后——伊姓;
    118、汤王之裔宋戴公后代——华(花)姓;
    119、春秋鲁国公之后——闵姓;
    120、涂山氏之后——涂姓;
    121、颛顼之后——莫姓;
    122、周宣王之后——詹姓;
    123、春秋鲁国阙里氏之后——阙姓;
    124、春秋楚公子燕后代——项姓;
    125、东方少昊氏之后——修姓;
    126、姜太公尚父之后——骆姓;
    127、春秋吴公子柯卢之后——柯姓;
    128、晋司马氏之后——练姓;
    129、上古高阳氏之后——邬姓;
    130、文王姬昌之后——阴姓;
    131、周昭王之后——翁姓;
    132、颛顼氏伯益之后——裴姓;
    133、炎帝裔姜尚之后——章姓;
    134、夏朝葛伯之后——葛(诸葛)姓;
    135、炎帝之后——岳姓;
    136、春秋楚国王族之后——卓姓;
    137、战国公子池后代——池姓;
    138、春秋齐国丁公之后——聂姓;
    139、太卜之后——卜姓;
    140、周太王后裔——古姓;
    141、神农之后——蓝姓;
    142、春秋续简伯后裔——简姓;
    143、三苗之后——危姓;
    144、以殷商国号命名的姓氏——殷姓;
    145、出自古邝国及南宗方谆之后——邝姓;
    146、周武王弟姬偃的后裔——幸姓;
    147、以官名而得的姓氏——左姓;
    148、春秋鲁惠公的后裔——施姓;
    149、名相甘盘甘罗后裔——甘姓;
    150、远古帝尧之后裔——陶姓;
    151、周文王的后裔——管姓。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县城杨仙大道(客家文化城) 
    邮编:341100 电话:0797-4431590 4446676 传真:0797-4431590 E_mail:jxgxhakka@126.com
    Copyright ©2014 江西客家博物院-版权所有 赣ICP备17009353号-1 技术支持:赣州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