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赣州天气:晴天多云
本院概况
  • 博物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院徽探源
  • 图说博物院
  • 图说博物院
    当前位置:首页 > 本院概况 > 图说博物院
    客家文化城
    日期:2014-09-10  来源:赖斯清
    字号:

     

     牌坊图.gif

    牌坊(三和坊)

      牌坊,又名三和坊。坐西北朝东南,面阔五间,六柱五楼冲天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粉砂岩青石面板装饰,汉白玉华表冲天柱,明间中柱前置麒麟一对。牌坊宽29、高14.9米。正楼匾额阴刻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题写的“客家文化城”五个鎏金大字。六柱的前后两面均镌刻由名家撰写或手书的关于客家源流、缅怀祖德、传承薪火等反映客家历史文化内涵的楹联。

     

     

     登高台.gif

    登高台

      登高台,平面圆形,三层台,逐层上收,顶层台面饰阴阳太极图案。花岗岩砌成,汉白玉护栏,十字对称台阶。台高2.23米,面积669平方米。

     

     

     客家宗祠图1.gif

    客家宗祠

      客家宗祠,坐西北朝东南,九开间三进,仿赣县湖江乡夏浒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戚氏总祠追远堂(清末)建筑,通面阔49米,进深69米,总面积3381平方米。门楼匾额“客家宗祠”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先生题写,宗祠大门楹联移植赣县湖江乡夏浒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戚氏分祠聚顺堂中由孙中山先生在民国九年(1920年)所题赠的楹联。
    联曰:尉和平景象振国是风声发扬章贡英灵崆峒秀气;
    恢家族规模建民治基础光大楚丘宏业阀阅宗功。
    一进聚贤厅(堂),议事聚会之场所。照壁书画合一的“福”字,来源于赣县第四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白鹭古村古民居中的装饰书写图案字。
    二进族谱厅(堂),族谱陈列馆。陈列展出客家96姓氏族谱。
    三进谒祖厅(堂),祭祖场所。谒祖堂中厅立始祖炎、黄两帝塑像,左右两侧分别设置160个客家姓氏的祖牌。
    宗祠东、西两侧回廊的墙上各嵌80块客家姓氏源流牌。
    客家宗祠是文化城景区的主题建筑,规模大,地位高,在历史上是客家人族姓议大事、定大事、做大事的场所,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杨公祠大图.gif

    杨公祠

      杨公祠,为客家人普遍遵崇的客家风水大师杨筠松而建,故名杨公祠。双重檐砖木结构,三开间一进,坐东北朝西南,建筑面积627平方米。中厅置木雕彩绘杨公座像,背衬直径300厘米的特大型罗盘。门楼牌匾“杨公祠”由中国易经学会副会长杨农生先生题写。
    杨筠松(834年-900年),俗名杨救贫,名益,字叔茂,号筠松,著名风水宗师。明嘉靖十五年《赣州府志》记载:“窦州杨筠松,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过虔州,以地理术授曾文辿、刘江东。卒于虔,葬雩都药口坝”。
    杨救贫在赣南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

     

     

     圆围图.gif

    圆围

      仿闽西客家圆围建筑,二层楼砖木结构,内设古戏台一座,占地1935平方米。设有“崖是客家人”基本陈列展览。古戏台联:不大点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这几个角色能文能武能圣贤。是专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项目的演示基地。

     

     

     方围图.gif

    方围

      仿赣南客家方围建筑,三层楼砖木结构,坐西北朝东南,建筑面积1605平方米。是景区专题性展览的重要场所之一。

     

     

     南迁柱图1.gif

    南迁柱

      南迁柱,五柱,圆柱体,花岗岩构造。五柱分别代表着客家人历史上的五次代表性规模迁徙。柱体采用阴刻阳雕形式,通过简练的文字和图案描述了五次迁徙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迁徙线路,劳动生活等内容故事。五柱柱础分别对应的配以铭文四言体诗,叙述着客家人每一次南迁的历史。

     

     

     艺术长廊图.gif

    艺术长廊

      艺术长廊,仿赣南古建风雨廊桥变异砖木结构建筑。宽6米,长100米,面积600平方米。呈西北东南走向,纵向的轴线设青石廊墙,两侧为靠背式栏杆回廊。廊墙的东北面阴刻绘制了主题为“赣南客家民俗风情百态图”的素描图案,分农事、节日、娱乐、祭祀、求学、婚事、生活等七个篇幅;西南面为“客家诗墙——名贤题诗荟萃”,由地方书法名人书写,共计60幅。“艺术长廊”由原中国文联副主席高运甲题名。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县城杨仙大道(客家文化城) 
    邮编:341100 电话:0797-4431590 4446676 传真:0797-4431590 E_mail:jxgxhakka@126.com
    Copyright ©2014 江西客家博物院-版权所有 赣ICP备17009353号-1 技术支持:赣州红浩网络